涿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度质量报告(二)

发布日期:2019-01-21      点击次数:

(续第一页)
     坚持按《章程》自主办学。落实《教职工考核办法》《学校自主招标采购办法》《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制度建设;完善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落实教师编制;准时办理编制使用申请、增减编备案、机构编制系统录减人员信息等业务;扎实推进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
特色创新
案例三    
用制度管干部 用约束激励机制抓落实
--涿州职教中心干部聘用工作纪实
“模糊主义、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干部队伍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学校健康稳步发展。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摆在涿州职教中心学校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实践命题。
习主席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指出,要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解决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指明了方向,使干部更加心无旁骛地干事业、更加一往无前地抓改革。
涿州职教中心紧紧围绕落实习主席提出的具体要求,勇于改革、创新实践,自2012年起推行了鼓励激励、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每三年一个周期,分别于2012年、2015年和2018年完成了三个周期的全员岗位聘任。经过公布方案岗位、组织报名、资格审查、民主测评、竟聘演说与答辩、讨论批准、任前公示、签订聘任合同等八个环节,从校级干部到教师的全员竞聘制,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激励先进、激发前进动力,激发了全校干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干部干事注入了源头活水,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坚持公正重“平等”。首先对现有校级岗位及中层职位干部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对竞岗职位进行综合分析,通盘考虑。结合涿州职教中心实际,制定出《涿州职教中心干部竞聘实施方案》,对竞争岗位、条件、程序、方法等作了明确规定,确保工作规范有序。特别在竞聘演说与答辩环节,为充分体现平等竞岗,采用对竞聘者集中封闭、现场抽签等办法,使每一个竞聘者能站在同一起跑线,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平等。
二、透明竞岗重“公开”。在动员大会上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亲自做动员,公布竞聘方案,明确工作目的,消除干部疑虑,坚持把鼓励竞聘作为“主旋律”,动员每一名符合竞聘条件的干部教师全员参与。始终做到 “三个公开”:即公开竞聘职位、公开竞聘程序、公开竞聘结果。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市教育局主管领导及相关科室领导)及省内职教专家进行现场监督指导,当场打分,使竞争上岗全过程始终置于透明、公开之下。
三、规范程序重“竞争”。在竞岗中,我们运用了百分制,民主测评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学校现任校级领导平均分占30%,现任中层干部平均分占30%,其他代表占40%;现场演说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其中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平均分占50% ,校长打分占30% ,教职工代表平均分占20%,竞聘人员最终得分为演说答辩得分与民主测评得分之和,使竞聘者能从多方面充分展示自己。同时我们打破在编不在编的界限,所有符合基本竞聘条件的干部教师都可参与竞争,促进了干部“能上能下”用人机制的形成。报名方式我们采取了个人自荐的方式,由本人自愿填写《涿州职教中心岗位竞聘报名表》,既能保证人才不浪费,又加大了岗位竞争性。
四、综合评价重“择优”。在竞聘演说答辩环节中,外聘专家针对职业学校管理特点,从国家政策、业务知识、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及岗位认知、工作思路等方面对竞聘者进行现场提问,由竞聘者进行答辩。民主测评中扩大参与范围,请全校五年校龄以上的全体教职员工参加测评,广泛听取“民意”,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竞聘者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在优中择优。
五、教育为本重“一线”。学校坚持把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制订竞聘方案时,把干部深入教学一线作为竞聘基本条件,校长副校长每周任课不少于2课时,主任每周任课不少于4课时,副主任每周任课不少于6课时,且任课必须是课表中所列正课;因岗位工作性质不能上课者,听两节课可替代上课一节。校级及中层干部深入教学一线上课听课评课,准确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课堂作为推动学校教研的切入口,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诊改工作。另外,学校自2017年秋学期以来开展了处室与专业部结对帮扶活动,将各位校长及处室主任副主任分成八个帮扶小组分配到八个专业部,每组三人,深入专业部教学管理一线,听取并协调解决一线教师工作难题,为教学一线师生做好服务。
六、制度保障抓“落实”。完成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学校中层在全校工作中处在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贯彻落实学校发展决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如何从管理机制上确保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使学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是摆在学校班子面前的现实课题。
涿州职教中心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面工作特点,提出“三清三高一争创”的工作机制,即全校工作当月清,高标准;中层工作当周清,高质量;教职员工当日工作当日清,高效率,确保学校整体工作争创一流。
全校当月工作当月清,高标准。学校班子将全年常规工作任务指标及时间性较强的具体工作分解落实到每月,月初对全校重点工作列出明细表,明确工作项目、承办部门、主抓领导、完成时限,一月一部署,一月一汇总通报,使学校整体工作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中层当周工作当周清,高质量。学校中层处室及专业部将本部门承办的工作任务及本部门业务工作分解到每月,列出一览表量化到每周,一周一安排一总结,每周四下午干部例会汇报当周工作完成情况并提交工作周志,保证了全校工作高质量完成。
基层当日工作当日清,高效率。对基层每个岗位和教职员工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一天一安排,天天有成果。
争创一流。学校各级各部门把全校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分别制订出本部门工作目标,并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落实,环环紧扣,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使涿州职教中心成为省内著名、全国知名的职教品牌。仅2018年,就有迁安职教中心、定兴教育局、定兴职教中心、高碑店职教中心、张家口万全职教中心等20余所学校来校参观交流,学习学校办学管理经验。
当前,涿州职教中心经过示范校和精品校建设,学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恰逢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迫切需要学校领导干部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以足够的勇气和气魄推动改革发展。涿州职教中心全校干部教师竞聘上岗的运行机制,给干事创业者撑腰、给改革创新者松绑、让为官不为者让位,为用机制激励干部、约束干部、保护干部、调动干部提供了抓手、明确了导冋,搭建了平台、激发了活力,为创建学校省内著名、全国知名的职教品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案例四
风正扬帆正当时
——涿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巡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号召,与企业通力合作,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特别是在引企驻校、校企协同育人上下功夫。
学校在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的基础上,引企驻校,吸引优秀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各专业部根据自身特点,主动与企业联姻,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城镇建设部与河北天海测绘服务有限公司合作
河北天海测绘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位于京津冀三角地带的涿州市,是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具备乙级测绘资质,致力于测绘行业多年,主要从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航空摄影等。目前拥有七家分公司,遍布北京、青海、山西、河北的沧州、廊坊等地,技术力量雄厚,建有规模化航测数据处理中心,具有一定的测绘项目内业外业生产能力,完成了大量工程项目。3次获得省级优秀测绘单位,2016年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为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使学校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发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甲乙双方本着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交流、互利互惠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向培养:根据涿职专业综合实力及天海测绘提供的用人需求,双方积极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涿职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天海测绘接收学生就业。
2、跟岗和顶岗实习:涿职根据天海测绘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天海测绘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天海测绘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天海测绘安排人员参加学生的培训和考核),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天海测绘拟定就业岗位,安排考核合格的学生顶岗实习,以“准员工”身份进行跟岗、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跟岗、顶岗实习过程中,由天海测绘负责学生的安全工作。涿职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天海测绘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涿职学生作为天海测绘的员工,天海测绘有权按照相关政策、制度进行管理。
3、参与日常教学:天海测绘参与到涿职的教学中,承担部分工程测量相关专业课程;天海测绘与涿职一起开展实训课程,助力涿职组织技能比赛。
 
二、汽车维修部在企业中建学校
我校汽车维修部在校生900多人,校内实训设施、场地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且设施投资成本较高。专业教师掌握汽车新维修技术滞后,知识更新缓慢,教授内容与企业要求脱节。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专业教师已有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要求脱节严重。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企业文化毫无了解,对就业没有明确目标,所学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为实现学生岗位能力与企业基本要求零距离对接,满足汽车后市场的服务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锻炼师资,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的目标,汽车维修部积极走出去,进行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将教室搬入车间,到企业中去办学校,在企业中建“学校”,建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
学校没有太多资金力量来购买维修设备,以解决办学实际的困难。学校开拓思路,进行企业调研,发现现代的维修企业,紧跟市场需求,维修技术先进,于是大胆设想,要在企业中办学校。
经过考查论证,学校选择了长期合作、规模大且距离近的汽车维修企业--涿州隆丰汽修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丰”)。学校首先对企业提出自己的设想,在企业看来没有任何好处只有“麻烦”的事情,会有所顾虑。学校提出前提是不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
达成协议后,首先组成“厂中校”组织管理机构,由企业经理任“分校”校长,系部主任为分校副校长,系部负责安排教学工作,为让学生真正学到汽车的专业技术,学校每学期安排学生两个月时间,吃住在企业:白天实践维修情景,由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晚上学习理论组织并讨论白天的实践维修情况,由我校专业教师负责。
针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强、理论差”的情况。我校派谴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有针对性的对隆丰厂的员工进行理论的培训。培训完成后,挑选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员工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学校拿出专项资金作为兼职薪酬。
管理机构的建立,并不代表办学的成功,要有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来维修学校的良好运转。学校与企业经双方洽谈,共同制定了《“厂中校”学生日常管理办法》、《“厂中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为“厂中校”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企业中上课,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安排下,分组进行实践“维修”,企业兼职教师在维修实际中,边做边讲边分析。学生在这种维修实际中,不仅接触到真正的故障车,而且在学到了在学校实训室不易掌握的技能。晚上专业教师又统一组织, 学生集体学习理论知识,由学生叙述白天的实践维修情况,讨论维修时应注意的技巧。最后由教师总结维修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怎样维修的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那样维修的原因,加深的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这种“边干边学、学工交替”的学习模式直至毕业,让学生上岗前已具有岗位能力。
 
 
四、条件保障
(一)我校培养出的学生,越来越得到企业认可,也越来越主动与我校进行合作办学,获得双赢。
(二)与企业合作,制定了《“厂中校”学生日常管理办法》、《“厂中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做到校企双方责任分明。
(三)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维修实践。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专业部学生技能大赛成绩迅速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2016年4月,我部喜获团体一等奖,10名同学分获一、二等奖;2017年又有10名同学获得省级中职生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和二等奖,同时尤胜雄同学代表河北省参加了汽修国赛并喜获三等奖;2018年16名同学参加了省赛,喜获一个团体一等奖,三个团体二等奖,并有两名同学代表河北省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得了优秀的成绩。且在2017年和2018年省教师技能比赛上,我部专业课老师组成的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得省团体一等奖。
 
学生动手能力、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迅速提高,职业经验的获取更加直接,实现了学生岗位能力与企业基本要求零距离对接。两年来,更多大型汽车企业越来越愿意聘请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到企业就业。学生的就业之路越来越宽。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在就业企业的发展更宽广。
企业员工经过我校再培训后,在理论上得到很大提升,并为个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数控技术部校企合作结硕果,产教融合谱新篇
数控技术部近两年先后与涿州市昊鑫机械厂、涿州市诚隆模具制造厂、涿州市庆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涿州市万立德机械厂、涿州市林峰模具厂等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与企业、行家专家共同开发了适合当代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且应用于教学实践。
如何保持专业人才培养与数控技术应用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同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一直是专业面临的难题。在精品校建设中,我部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和机制的探索实践,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的难题。
    关注本专业部人才培养难题,结合专业实际,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为:
1、通过成立专家委员会,校企共同管理,实现校企合作;
2、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制定实习计划,实现产教融合。
    进而依靠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按照人才成长规律,依靠与各个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加快我校数控技术部蓬勃发展,前后邀请了涿州市昊鑫机械厂、涿州市诚隆模具制造厂、涿州市庆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涿州市万立德机械厂、涿州市林峰模具厂等企业技术骨干、技术专家进校园,并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共同进行分析、研讨、归纳,确定符合现代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路线。
1.与企业制定实习计划。与涿州市昊鑫机械厂、涿州市诚隆模具制造厂、涿州市庆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涿州市万立德机械厂、涿州市林峰模具厂这5家企业制定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在企业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主要由企业制定了“顶岗实习计划”。其中,实习内容、指派师傅和学徒过程以及考核方式,主要由企业安排。
2.学生自主选择企业。学徒实习之后,企业大都会聘用这些学生,所以,我们必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习企业,在充分了解企业并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
3.企业技术人员、技术骨干到校指导。本着“上课即上岗”的理念,强化学生的实训技能,特别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技术骨干到我校实训车间进行授课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工作的氛围,体验工作岗位对自身的要求,同时把企业的管理理念融入实训教学中。
4.校企共同管理。学生在企业学徒的具体管理由企业实施。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实践,一边以“指导师傅”的身份协助实习管理。学生做学徒实习期间每天填写包含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安全生产、师傅指点、学徒体会等内容的实习日志,填写包含设备安全操作、工作质量、工具使用、劳动纪律和劳动态度。
 
 
认真总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试点经验,在“试点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及培养模式。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力度,提高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大批优质的毕业生,大大提升学生的一线生产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涿州市机械制造企业培养更多中、高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使更多企业成为具有职业教育教学、学徒和技术开发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直接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的学校教师,由于有更多机会参与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开发中,其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因此而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参与学生培养的企业师傅们,其实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支最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方案中规定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制实施的原则和程序。比如,“企业进校园宣传企业文化”--在每年新生招生期间,专业设置校企共同参与定向,然后根据企业培养学生,这些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培养的工人,相当于该企业的“预备员工”。学生在实习期间要与企业签订协议。比如“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或家长)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等等。
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实训课时安排比例为1:1,一方面学生能在教室里面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又能有充足的时间在实训室学习到专业技能操作知识。
根据以上工作内容,总结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1.校企合作是基础
学校先后与涿州市昊鑫机械厂、涿州市诚隆模具制造厂、涿州市庆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涿州市万立德机械厂、涿州市林峰模具厂等机械加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作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同时企业也把一些订单产品拿到我部实训车间,在老师的带领下,由学生参与生产,协助企业完成。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训生产能力,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实训车间变成了真正的生产车间,既践行了现代学徒制,又深化了产教融合模式。
2.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老师具备培养这种人才的实力。学校核心的竞争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尤其他们的职业素质是否与企业行业发展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所以我部派出骨干教师到大连机床厂进行培训与学习。
 
这样,专业教师在学校教学岗位时,能够担负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职责,同时在生产指导岗位时,又能担负学生的生产实习指导以及安全生产教育的职责,即需要培养“双师双岗双责”模式的教师队伍。
为了完善了“双师型”人才培养计划,我部分批派出7名教师到多家企业进修学习。并成立了本部课程研究小组,逐渐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机制、 建设师资队伍合作机制、实训基地建设合作机制,不断开发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成果:在此期间,我专业部培养校级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骨干教师3人、骨干班主任7人;由专业带头人牵头,骨干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教学改革小组,该小组完成了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设施的建设,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效果大幅提高;完成校内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5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了市场企业需求的人才,打破了闭门造车的教育模式。
一是学生实习期间是学徒也是企业准员工,企业对其培养自然会尽心尽力。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提高对企业的认知,包括产品、工艺特点、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
二是学徒实习内容就是企业当下岗位生产任务,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实习,更能融会贯通。
三是实习过程的反馈信息可作为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修改的可靠依据。教学计划因而可被设计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的结构。由此推及的教学和培训的运作环节,将会更好地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融合。四是学徒“就地就业”后对培训企业有感情,有在企业长期工作的意愿,有较强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责任感。企业也会给予他们较高劳动报酬,他们的工资待遇明显高于同期毕业生。
五是学生下企业实习、企业技能骨干到校指导,不仅培养了学生,同时培养了教师,教师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反馈,及时改变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四、电气技术部校企融合铸就学生成才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硬件智能化趋势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壁垒,传统制造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用户的需求也随之变化,这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不上这一趋势的企业将被市场竞争淘汰。
物联网为万物沟通提供平台,涵盖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教育等多个热点行业应用,还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息息相关,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物联网被认为是继房地产、互联网之后的下个经济增长点,自然成为了海内外资本市场和国家政府的关注热点。根据Gartner预测,相比2016年,今年全球智能硬件将达到80亿台,增长30%;2020年规模会达到250亿台,思科认为是750亿台,IDC预测则是500亿台。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推进,智能硬件将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谓智能硬件,是以平台性底层软硬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硬件为载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随着技术升级、关联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交汇点。
“产品即体验,体验即服务”是硬件智能化的典型特征,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已经无法将产品和服务完全分离,硬件、软件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用户体验。
这就要求行业企业不仅要面对产品智能化的挑战,也要面对全新的服务挑战。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服务升级带来的高质量服务人才短缺,这一现象在传统硬件制造企业广泛存在。原有传统基于家庭住宅场景的服务人员往往只需要完成简单的安装及售后服务,一般涉及打孔、悬挂、上电调试、耗材更换、清洗等工作,对实施方案设计、综合布线、软硬件联调、网络连接、多品牌多设备的服务能力要求不高,因此这些行业的服务人员普遍学历不高,动手能力强,理论储备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升级要求。
因此,智能住宅行业企业必须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用户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及相应人才储备,培养满足未来业务方向及行业发展方向的服务人才。
该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特点如下:
l   引入行业协会人才标准及其认证体系,并将该标准作为整个项目的评价标准。
l   将行业企业运行的流程、规范和制度引入我校。
l   将行业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引入教学实训平台和实践基地,打造最真实的工作和服务环境。
依托智能住宅服务工程师能力评估模型和行业协会认证体系,我校引入北京风匠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住宅服务专业的“技术+素质+实训+顶岗实践”的课程体系,并安排专业部老师与企业讲师、工程师共同培养具备较强技术能力、良好职业素质和行为规范的高素质、专业化技术型人才。学生在接受此课程系统的培养后,毕业时可具备1年专业服务工作经验。
Ø  针对性强:综合考虑行业标准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专门针对智能住宅服务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设计。
Ø  实用性强:从客户需求出发,基于大量的真实案例,既有职业发展现状及其前景的权威分析,又有心智建设的实用内容,并且教授学生立即可以应用的工作技能,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Ø  系统性好:课程涉及到行业发展分析、学生自我修炼、工作技能提升和综合演练,深入浅出,不为传授某种单一技能而设计,内容涵盖学生最为关注的方方面面。
Ø  权威性高:汇集了物联网业内众多服务管理专家,对行业发展认知更全面而深入,对物联网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更深入的研究。
Ø  更新及时:课程按模块设计,当相关技术更新时,只更新相应的模块即可。效率高,更新快,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时俱进。
企业级课程开发流程
1.企业根据上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合行业联盟认证体系开发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体系。
2.企业派遣高级讲师,采用面授与远程咨询服务的形式,与我校电气自动化部专业老师成立项目小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讲授316学时理实一体的企业课程。
项目成果
企业资深讲师进入我校特训班课堂,讲授企业课程316学时。课程明细如下: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课时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
破冰&团队熔炼
20
通用能力
企业化班级管理
学生按照企业流程进行班委搭建,制定计划和管理
26
积极心态与自我认知
认识自我,建立积极心态
14
形象与礼仪
仪容仪表和各类社交、职场礼仪
8
目标管理
目标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及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8
团队合作共赢
团队精神养成
12
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和提升方法
8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基本框架和流程
4
专业技术
电子电路控制基础
基本电工电路原理
12
建筑基础与建筑识图
建筑分类及建筑设计图辨识
6
安装检测工具介绍
新风安装相关的基本工具
12
岗位技术
空净行业概况及前景
新风行业概况、室内空气管道、气流流向相关基础知识
6
新风产品原理
各类新风设备工作原理
12
新风服务规范
典型服务场景的服务规范
30
新风机常见故障诊断
新风机常见故障机器诊断方法
6
增值服务销售
基于服务的增值销售基础
12
客户问题解决
客户投诉问题演练及处理技巧
6
岗位实训
安装检测工具使用实训
各类新风设备工作原理
22
安装实训
基于新风机各类场景的安装实训
20
维修实训
基于新风机各类故障的维修实训
12
清洁保养实训
新风机滤网更换、清洁保养实训
6
综合实训
基于整个服务流程的综合实训
30
就业指导
如何销售自己
打造个人品牌,自我提升
4
让客户满意的沟通技巧
倾听技巧和提问技巧
4
成功面试
面试关键点和简历制作
4
复习认证
复习认证
复习课程,完成认证
12
合计
316
打造企业化班级管理的人才培养特训班
为了丰富学校办学的内涵,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我校引入北京风匠科技有限公司先进的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吸收企业内有实用的、有特色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同时也能够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确保学生按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
组建风匠智能物联与应用特训班
安排电气自动化专业部22名学生组建风匠智能物联与应用特训班,参与特训班学习、实训及实习实践。
 
 
 
引入职业素养课程,打造积极阳光职场新人
企业讲师通过破冰课、晨会课、素养课、活动课等形式,将积极心态与自我认知、赢得客户满意的沟通技巧、形象礼仪、团队合作共赢等知识要点贯穿其中,让学生们理解职业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职业规划的要素及步骤;结合职业目标进行学习能力的自我建设;正确评价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社会现状和岗位需求做出客观分析,找到最佳的职业目标,并能围绕目标做好计划,及时评估调整。通过“职业素养”的学习,让学生比以前更自信、积极、阳光和感恩,为未来成为职场“工匠人”奠定了基础。
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风匠特训班技术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界限,这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变教师单纯讲授为师生互动教学、变传授知识模式为激励学习模式、变释疑教学为设疑教学、变普通课堂教学为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当前倡导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改理念,使实验实训条件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为工学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企业化班级管理教学成果
通过企业化班级管理,使班级管理与企业要求贴合的愈加紧密,学生的职业化意识浓厚,学生的专业信念不断增强。加入岗位激励制度后,学生的管理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意识得到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
新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本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作的主动性与综合素质。学生提前融入到所在行业的运作中,锻炼学生的心志,使他们有能力去面对现实工作中的成功与挫折,大大提升应变能力。
 
 
认证考试与就业发展
在实训结束时,特训班所有学生将参加行业协会认证,通过认证后即具备进入各行业企业服务体系工作的资格。
 
 
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兴趣及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个性化的实训和实习方案,提供不同工作岗位供学生选择。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后续不断进行在岗培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使得有能力和意愿的学生逐步成长为各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
 
 
五、人才共育,校企共建,信息技术部学生短期跟岗实习。
(一)主要目标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将企业订单引入学校,进行短期跟岗实习,通过具体工作任务引领学生的学习,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订单和专业人员管理,利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职业环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实施过程
涿州职教中心信息技术部本着依托企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为企业的原则,找准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引企入校,企业带订单、带任务、带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入学校,学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无偿提供教学资源为企业服务,为合作企业开展短期实训项目等,与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动力机制。2018年,涿州职教中心信息技术部与校企合作企业“去哪儿网”“戎马天成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短期跟岗实训项目。“去哪儿网”“戎马天成有限公司”等企业带订单、带任务、带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入学校,信息技术部提供实习场地,软硬件设施,短期跟岗实习学生,两方共拟实习计划,共建实习标准,共同管理。
2018年5月24日,信息技术部召开了跟岗实习动员会,通过动员鼓励明确了短期跟岗实习的目的,5月25日短期跟岗实习开始,信息技术部16计5班、16计6班、16计7班、16计8班四个班共计164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去“哪儿网”短期跟岗实训。在实习中,参加跟岗实习的全体学生能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服从分配,谦逊有礼,吃苦耐劳,专业技能水平(文字应用、软件应用)、普通话水平、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学们表现优异,得到用户的好评和实习单位的充分认可。
通过短期顶岗实训,学生体验到了真实的职场氛围,职场意识、职场素养得到了提高,实现了学校课堂到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学生们在工作岗位上逐渐由青涩紧张变得成熟稳重,他们正逐渐向职场人进步。而短期实训也已经成为涿州职教中心信息技术部学生实训的新常态。
9月26日,涿州职教中心信息技术部举行了跟岗实习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学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增强了学生步入职场的自信心。
经过跟岗实习的锻炼,同学们实现了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积累了职场经验,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心理素质,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而且得到了跟岗实习企业的认可,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主要成绩   
通过跟岗实习,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企业完成了订单,实现了互享互利,校企合作开展顺利,并卓有成效。
1、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短期跟岗实习不单纯是使学生接受岗位技能的培养,还应了解企业文化对员工成长的要求。我们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求学中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首先要求学生树立“入校如入厂、上课如上岗”的观念,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级管理机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经理(班长)负责制”,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如考勤制度、早会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等;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早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
2、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层次。
短期跟岗实习,实现了学校课堂和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学生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短期跟岗实习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从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对我们培养的人才充满信心,用得放心、省心、安心,学生的起薪点也得到不断提高。学生受到了更多、更大规模公司的欢迎,投放到学校的就业岗位、人员培训、科技服务等各种“订单”数量和种类也大量增加,对口就业率大幅度提升,同时稳固了学生的岗位,职业稳定率相应提高。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短期跟岗实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兴趣,学生学习态度明显改观,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明显减少,90%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到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和老师互动,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同学甚至可以提出深层次问题,达到举一反三,整体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专业素养方面,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做到自我教育与管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综合素质整体提高,更便于学校的管理。
(四)不足之处
1、跟岗实习相关的学生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太完善。
2、短期跟岗实习的考评机制建设要加快速度,以便用完善的考评机制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实习学习中,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五)下一步设想
1、扩大短期跟岗实习规模,加大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
2、引企入校,建设大数据处理中心、档案信息化处理中心、影视制作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客服中心五大实训中心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为本市发展服务。如服务民政局、医院、社区等。
六、体会与反思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次在新形势下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是校企深度合作,共育人才的成功实践。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双方教师和技术人员能真正的交流与合作,交流与互通,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师团队,将是我们长期的建设任务。
    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就是要真正实现“教育链和生产链”的合一、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双岗双责”的合一,达到校企之间、教学与生产、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度。“引企入校”,创建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继续落实改革成果,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为我市机械加工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4.学校坚持把学生“就业好、好就业、就好业”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等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行“在企业中办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后,学校与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有效机制,确保校企合作良性循环,使各方都能获得最大利益。
5.学校要定时进行市场调研,随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情况,保证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紧扣就业需求。
6.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核心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就业观、择业观。
2018年是“十三五”教育改革关键之年,教育与产业的携手--产教融合将成为时代新特征。“风正扬帆正当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助力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八、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年来,我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8.1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参与热情不够
虽然我校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企业合作的热情不高,合作较为松散,不能同频共振。
改进措施:学校主动出击,把国家有关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不能坐等。学校制订相关制度,保证企业学校双赢。
8.2课程结构不合理
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失调。
改进措施:调理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并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重新制订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的多元化需要。
8.3  师资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水平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目前我校存在着专业教师缺乏,特别是技能型教师紧缺,缺少专业带头人,缺少双师型教师。
改进措施:学校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重点选择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大力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    
8.4实习实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改进措施:加强对实训课的管理和考核力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和跟岗实习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