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首页
人才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交通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作者:发布日期:2022-04-01点击数:

一、指导思想

1.涿州职教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2.中等学校办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3.国家发布的职教二十条,河北省职教三十条等国家政策。

二、工作目标

1.面向汽车服务与维修行业,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完善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并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建成与企业深度融合,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精品专业。汽车维修专业建设河北省一流,全国先进。

三、现状分析

汽车部现有教师43人学生550多人。汽车机电维修、汽车营销、新能源汽车、钣金喷涂等专业方向,并且都建立了专业的实训室。实训的工位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专业方向明确,几年以来汽车专业招生一直很好,但是专业有些单一。几年来一直考虑添加几个方面,一个是汽车智能控制技术,一个是汽车制造技术等。还有就是特种车辆的驾驶和维修,如叉车、挖土机等的考证或维修等。

汽车部的教师团队是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团队,是服从学校领导执行有力的。但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校区学校的总人数增加到一万人左右,汽车部的学生人数也要增加到一千人。教师的人数也会增加,管理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大。教师的团队要培训提高和增加新鲜的血液。进一步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育教学的相关标准,让专业和产业标准要求对接。进一步修改课程的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需求越来越小,社会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教师和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汽车部学生的入学分数在全校学生中是中下的水平,基本都是男生。管理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汽车部的管理还是合格的。搬到新校区管理还要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是努力的方向。

四、工作措施

(一)教学工作

进一步深化与企业合作,新校区建成集生产、教学、教研和职普融通的校内实训基地。增加社会的服务功能,新校的汽车专业建成集汽车清洗、汽车的美容、汽车保养和维护、汽车的钣金喷涂等为一体的校企共育基地。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以校外实训基地为资源平台,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汽车后市场的服务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提升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学生的画图的能力、钳工能力、焊工能力、社会能力等。实现学生到职工的最小的衔接。

(二)德育工作

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扶持困难群体接受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专业课程建设

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虚拟仿真软件操作、专业特色教材。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汽车维修技术人才。进一步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育教学的相关标准,让专业和产业标准进一步对接。进一步完善优化课程的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提高汽车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程度达到全国的领先水平。不断的改善教法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一步衔接。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小,社会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四)校企合作

联合北京地区和涿州本地的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品牌4S店,制定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评价标准。拓展汽车专业职业岗位技能鉴定项目,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推进“1+X”证书制度和坚定工作。把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促进“一汽大众和一汽解放”的校企合作的项目的落地。

(五)团建学习

完善“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教师培养、聘用与评价机制。建立一支由2名专业带头人、9名骨干教师、25名“双师型”教师及10名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师的学习创建学习型的教师团队,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六)社会培训

开展社会培训,到2022年企业员工培训300人次以上。

(七)部门宣传

做好网络宣传工作,推动专业发展。“讲述”栏目更大的影响力。进一步的扩大招生的规模,2024达到在校生1000人的规模。

(八)专业建设

把汽车专业的实训基地建成省技能大赛基地和实训公共基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方向,响应国家号召,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修发展的新方向,争取在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有更高突破。

建立汽车专业新的发展方向,筹划开设汽车智能制造与装配专业。智能仓储和运输、智能焊接、智能的质量检测、智能装配和智能喷涂等。

(九)教师工作

设立教师专业标准,《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具体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 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15个领域。